阅读历史 |

第九十七章(2 / 3)

加入书签

斩钉截铁说道朱家绝不掺和此事。

李代嘉本想找母亲帮忙筹办,没想到碰了一鼻子灰,只好灰溜溜离开了母后寝宫。

还好这赏梅花宴已是宫中旧俗,礼部自有一套典仪章程。

李代嘉将旨意交代下去,下面的人自然各司其职,很快就将宴会筹备得妥帖齐整。

翰林院亦重新拟好圣旨,秦克阵确认无误之后,快马加鞭分送江南各地州县。

这圣旨中说道,四海百废待兴,正是用银之时。皇帝号召江南商贾乡绅献银助国。凡是献银超过十万两的,皇帝将赐酒于赏梅花宴,更赐功名牌匾以褒忠心。

圣旨中点明了只要江南富豪献银,而将北方排除在外,原因有三:一来是江南富庶,脂膏丰厚;二来是江南距离京城较近,便于朝廷监视把控;三来则是出于将军府的私心了。

当初是北境举全民之力支持秦家军南下造反,如今秦克阵掌了权,自然不能忘恩负义,反过来把北境子民当肥羊宰了。

圣旨不日送至江南官府。

众官吏接了圣旨,自去联络地方有名的富商巨贾,本来想着只要有三两名富商愿意慷慨解囊,江南府就好交差,却没想到,响应者竟数不胜数,势如潮涌!

原来,江南地点历来商贸繁盛,众富商平日没事就爱巴结官府,动不动给巡抚知府等官吏送礼贿赂,只求相安无事,并不奢求回报。官场风气如此,江南官员早就习以为常,不以为然。

没想到堂堂真龙天子缺银子花了,竟然还客客气气请大家伙去禁宫吃酒,众富商当真是受宠若惊。

再说了,有些官老爷吃了一辈子官粮,还没有机会进宫面圣。众富商只要献出十万两纹银,就能成为皇帝座上宾,这可是千载难逢、光宗耀祖的好机会,哪儿有不从的道理?

众富商既然要进宫面圣,势必还要将夫人儿女等家族亲眷一同带去。如此一来,人头费更是翻个几番。

一时间,众富商拼命筹集银钱,只盼能在赏梅花宴坐得离皇帝更近,江南大兴攀比之风。

不出数日,江南官府便将献银名单和数额回报于朝廷。待赏梅花宴时间一到,众富商自会携带银钱进京面圣。

李代嘉看过了折子,那真是又喜又愁。

他喜的是这献银赐酒的主意竟如此奇效,可见自己颇有应变之才;愁的却是白花花的银子即将流水价送进将军府,岂不是福敌人腰包,穷自己威风?

李代嘉绞尽脑汁,直想把这笔银子大而化小,小而化无,但连想几日都无所出,便即询问母亲。

朱映眉得知江南献银的数额竟如此庞大,也是又惊又妒。

她说道朱家颇有些善于钻营的子弟,想来能出谋划策,但将军府对朱家看管极其严密,李代嘉恐怕还得找外臣帮忙才行。

可李代嘉不亲朝政,哪里有什么亲信的外臣?

正当郁闷之极,一个人的名字忽然浮上心头。

这人向来清高自傲,也不知在这件事上能不能帮忙,但走投无路之际,只能死马当做活马医。

李代嘉打定主意,便传唤秦家亲兵,说宫里太闷,自己要去城里转转。

秦家亲兵只道小皇帝要去民间吃喝玩乐,便放了皇帝御轿出宫。

秋意寒凉,空气中漂浮着蒙蒙小雨。

细雨朦胧之中,京城街道仿佛晕开了一层水墨颜色,尽是一片诗情画意。

出了宫门,李代嘉掀开轿帘,深深呼出一口气,只觉得多日来的郁闷一扫而空,微微一笑,说道:“轻风细雨与清茗幽兰最是相配,也不知道京城中何处赏兰最佳。”

这一日伴驾的太监是小林子,小林子心思聪颖,细心揣测圣意,说道:“兰花品性高洁,清新脱俗者往往生长于深山老林之中,京城怕是很难寻到。但闻翰林学士宋疏云宋大人雅擅丹青,水墨兰花堪称一绝。不如陛下移驾宋大人居府,又能欣赏兰花,又有名士相伴,亦是风雅之道。”

李代嘉赞许道:“甚好。”于是御轿直奔宋府而去。

当年宋疏云中选探花郎之后,时任太子李真尚赏了他一座宅院,离禁宫并不遥远。

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御轿便稳稳当当到达宋府。

李代嘉下了轿子,满面好奇,四处打量。

小林子忙撑起华盖,上前为皇帝挡雨。

李代嘉却摇了摇头,说道:“你在外面看着大门,绝不许别人进来打扰朕与宋大人欣赏兰花。”

小林子连声称是,李代嘉便冒着细雨,匆匆进了宋府。

宋府屋舍均为白墙黑瓦,烟雨蒙蒙,甚为淡雅。庭院中遍植佳草兰花,格外清新幽静。

这座宅院好似一名高雅文士独立雨中,更有一分遗世独立的风采。

李代嘉不禁暗暗叫好,走到前厅,宋疏云已领着府中家仆恭敬等候。

原来御林军先行一步,早早通知宋疏云准备接驾。

只见宋疏云头戴方巾,穿着一身淡蓝色儒衫,眉目清秀,气质俊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