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穿成女主丫鬟后我躺平了 第138(2 / 2)

加入书签

了心思。姜棠少做了半个月的生意,少赚了几十两的银钱。不过,刘大郎这两天把熟客都通知了,新铺子在哪儿,有上好的酒,而且菜品的价钱不变。牛油锅底三钱银子,菌汤锅底五钱银子,其他的菜也没变。不过原来菜样少,新铺子多加了好几样。粉条、木耳、虾滑、小酥肉……价钱不便宜,但绝对比不上赢天下。至于熟客会不会过来,姜棠觉得会。虽然给了汤块,但姜棠觉得,家里吃火锅,比不上外头的味道。她的麻酱是自己调的,里面有芝麻花生碎,还有蒜蓉等各种各样的调料。还有虽然锅底一样,但是她买的肉是尝过好几家选的最嫩的羊肉,最鲜美的鱼肉,味道绝对是上乘的。所以尽管送了汤块,熟客也会去新铺子吃。这一天一天过去,姜棠专心弄铺子里的事儿,终于等到铺子弄好了,第二天原本计划着开业,结果天上又飞起了雪花。雪下的并不小。街上没什么人,左边卖干果的铺子还有右边卖杂货的铺子全都关了,姜棠也不知道今天到底还开不开。若是没客人,开业显得冷清。告诉的老顾客今天不一定能赶过来,本来天就冷,下着雪就不想出门了。等到中午,姜棠还犹豫着,却见有人在门板上敲了敲。敲门的那人身后还跟了几个,就这么一瞅,有四五个人呢。刘大郎和这人熟,就是第一天摆摊时他领过来的第一个客人,“是您啊!老板,来客人了!”姜棠也出来迎客,“您先进屋等等,我们铺子马上开业了。”招牌上还挂着红布,刘大郎在雪地里放了两挂爆竹,姜棠用细竹竿子一挑,红布落下来,写着姜氏火锅的招牌就露了出来。姜棠起名字没花太长时间,原是想着叫锦棠火锅,可有占锦棠居便宜的嫌疑,就作罢了。爆竹在雪地里噼里啪啦响,下着雪也没哑炮。姜棠对这一桌客人道:“今儿下着雪,给您这桌送一盘羊肉。”一桌客人也是客人,租金和帮工掌柜们的工钱都是按月结的,姜棠不想干放着亏银子。这一桌一共六个人,原本屋里有地方,可客人觉得在外头一边赏雪一边吃更有意境,就让帮工把桌子挪到了外头。六个人一个锅底,要的是鸡肉菌汤锅,羊肉和鱼肉都要了不少,还要了两盘白萝卜。另外要了两壶酒,六个人围着桌子坐了一圈,手伸到炭炉边烤火。等锅开的时候,客人对刘大郎道:“知道你们开业,就赶着饭点过来了,别看下雪,就下雪天吃锅子才痛快。”吃东西有讲究,春天吃春饼,夏天吃凉菜,冬天就得吃热乎的。所以,别看今天飘着那么厚的雪,却是吃热锅子的好时候,这种暖肚子的吃食,就适合下雨下雪天吃。刘大郎应和了几句,“那几位爷慢慢吃,我在这儿给你们放个炉子烤火,省着冷。”这边客人刚安顿好,又来人了。这回是顺着香味儿找来的,这边几条街,就火锅店开着,显眼极了。一个中午,客人虽零零星星的,但没断过。铺子前头的雪扫干净又覆上一层,好像在给火锅店盖被子。门前那条路没人打扰,但多了好多脚印。铺子里面外面都热闹非凡,外面天光雪光映衬着屋里的烛光,真的给冷冬添了一丝暖意。卖的最好的是菌汤锅,滇南的菌子的确鲜美。姜棠这边的菌菇还够卖一个多月,若以后生意更好了,还卖不上一个月的。不过她已经跟顾见舟身边的松林说了,说是过阵子菌菇就能送过来。这事儿松林敢打包票。滇南灾情虽然有所缓解,但百姓们仍没有生计,吃喝都发愁。顾见舟寄回来的菌菇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还有许多人采了菌菇卖不出去。没有油炒的菌菇并不好吃,他们缺的是粮食。如果姜棠能买回来,也算是为滇南百姓做事儿。眼下姜棠不急,食材都够,铺子就慢慢开着。后院能住人,给铺子里的掌柜帮工住。姜棠不会常过来,偶尔来一次查查账就行了。铺子里的田掌柜是盛京本地人,原本是另一家酒楼的掌柜,后来酒楼开不下去了,田掌柜这才到姜氏火锅店来。一个月工钱一两银子,附近酒楼饭馆的掌柜都是这个工钱,并不算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