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章(2 / 3)

加入书签

?骆老弟,你是专家,你觉得是不是这个道理?」

这种敏感时期,王洪亮最不想看见的就是辖区内出现一个流窜的抢劫杀人犯,所以玩命想往「熟人作案、私人恩怨」上靠。

骆闻舟没接他的话茬,把墨镜摘下来别在领口,眯起眼睛往忙碌的法医中间望过去,随口搪塞:「我就是一个混饭吃的衙内,哪敢在您这充专家?」

「谁还不是混口饭吃呢?」王洪亮唉声嘆气地一摊手,「走吧,咱们也过去看看。」

新成立的「混饭二人组」于是并肩走进现场,只见一个留平头戴眼镜的小青年正唾沫横飞地给陶然和郎乔介绍情况。该青年个头很高,一脸青春痘,站姿笔直且僵硬,像个裁剪成人形的棺材板,语速快得骇人。

「这是我们新来的小肖,肖海洋,」王洪亮伸手一指,介绍说,「是个高材生,考进来的时候笔试第一,小肖,这是市局的骆队。」

肖海洋下意识地挺胸抬头,做了个类似「立正」的动作,下颌绷得死紧,冲骆闻舟紧巴巴地一点头,寡言少语地打了个招呼:「骆队。」

「不用客气,」骆闻舟衝他一笑,「你接着说。」

方才还寡言少语的肖海洋好似被他这句话按了开关,瓢泼一般的话顷刻间从他嘴里奔涌而出,把他面前一干人等都淹在了其中:「死者身上没有挣扎造成的挫伤,但后脑有被钝器击打的痕迹,初步判断,他是被人从后面打晕后,再用一根软布带勒住脖颈窒息而死,死后财物被搜走,额头上盖了一张纸条。因为死者是在昏迷状态中被勒死,现场没有留下挣扎痕迹,勒死死者的软绳、击打头部的钝器等等都没找到,目前也没有确切证据表明这里就是案发现场,汇报完毕!」

刚开始还好好的,最后那句话一出口,王洪亮的脸立刻应声而绿:「没有证据你瞎说什么?这里不是案发现场哪里才是,难不成这还能是一起抛尸案吗?抛尸为什么要抛在这里,有什么好处?你不要随口臆测扰乱视听!」

肖海洋茫然地看了他一眼:「我只是说有这种可能性……」

王洪亮还要发作,被骆闻舟伸手拦住了:「刚工作的小孩想法都比较多,多听听也挺有意思的。」

他抬头看了一眼四下的环境,整个花市西区给人的感觉就是灰蒙蒙的,杂乱无章的电线沉甸甸地压在头顶,把燕城难得的晴天割得四分五裂,非常压抑。

「多在周围打听打听,或许有人听见什么了,」骆闻舟说,「另外,我觉得王局的大方向把握得非常准,咱们先不考虑极端情况,就以熟人作案为侦破方向吧,老哥,您看这样行不行?」

骆老弟虽然来者不善,但说话办事的风格倒还合王洪亮的心意,双方一拍即合,极大节省了沟通成本。

接下来就是没完没了的排查和走访,这些都是分局碎催刑警们的活儿,跟「技术指导」没什么关係,他们主要任务是回分局办公室坐着喝茶,随时监控工作进度,等着抓王洪亮的小辫子。

陶然却小声对骆闻舟说:「头儿,你们去吧,我还是想跟他们一起在附近转转。」

陶然名字文静,人长得也眉目清秀,从来没跟谁红过脸,也从来不说粗话,对待同志和敌人都是一样的春风化雨,看起来非常好说话,但骆闻舟从刚毕业工作就一直跟他搭檔,实在太瞭解他。

陶然身上有种与时代格格不入的较真和执拗,其他事他都不太关心,反正天塌下来有骆闻舟顶着,但案子上,只要有一点疑点,他都要死追到底——别管是不是他负责的。

骆闻舟:「死者被人从后面打晕,如果真是抢劫,犯不上再回来把人勒死,私人恩怨的可能性很大,王洪亮的基本判断没错——你有什么问题?」

尸体已经被装进裹尸袋,被法医抬走了,陶然轻声说:「是鞋——这里没人打扫,一不留神就会踩一脚泥,但是我刚才扒开裹尸袋看了一眼尸体,那孩子的鞋很干净。」

骆闻舟轻轻一挑眉。

「当然,也可能是死者住在附近,对环境比较熟悉。」陶然说,「但我还是觉得分局那小眼镜说得对,不能排除这里不是第一现场的可能性。另外贴在死者头上的那张纸也很奇怪,闻舟,万一这事没那么简单,我怕王局急着草草盖过去,不肯好好查。」

「这还用怕吗,」骆闻舟嘆了口气,「他明摆着就是想草草盖过去。」

只要有个大体的怀疑对象,王洪亮立刻就可以盖公章对外发声明,说这是一起疑似因为私人恩怨引起的案件,不是什么网上危言耸听的「扼喉杀手」,没有噱头,过不了几天人们就无聊地忘了,等风头一过,他们又可以说「花市区分局为我市成功举办某某盛会做出了突出贡献」。

至于案子,找几个跑腿的小刑警慢慢查,查出来就抓,查不出来压着,压来压去,弄不好最后要不了了之。

王洪亮办事就是这个风格,要不然张局也不会专门整他。

陶然说:「不管因为什么,一个孩子大老远到咱们这来,客死异乡,咱们得给人家一个交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