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化宋 第121节(2 / 4)

加入书签

赵士程摸了摸下巴:“这倒是个麻烦,辽东那摊子,基本就是咱们补贴上去的,烧起钱来也没个数……”

小蝉默默听着,不发表意见,心里逼逼明明是您耳根子软,哪边要钱你都给。

“天气寒冷,女真暂时不会出兵,至少也要等到四月去了,”赵士程按了按太阳穴,“还是多赚点钱给他们吧,但这次阿舟功劳不小,还是要奖励的……”

奖励什么,这是个问题……最后,赵士程好言好语地回了一封信,大意是舟儿啊,师父这里没钱了,打钱得四月去了,你看要换成其他什么礼物不?

信发出去了,过了约莫七八日,便收到了回信。

赵士程有些愧疚地打开信,仔细阅读完,一时有些无语。

信里开始是一些马屁,说师尊远在万里外,却还为他殚精竭虑,他特别感动,然后便话峰一转,说这几个月不给没关系,记得回头补上,然后又表示他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人手不够,王洋那里招来的十几个学生欠缺些火候,你看要不然把我后边这张信纸送给我爹爹,看他是否愿意来帮忙。

而后边的一封信里,则是以一个儿子的口吻,谈起了自己因“意外”落海,由辽人海商所救,流落辽国,被权贵所得,准备在辽国中潜伏,帮故国夺回幽云,从而回家光宗耀祖,可惜如今虽然已经是升任辽东京留守,却身染重疾,怕是命不久以,难以达成愿望,若父亲愿意,就来帮忙继续他的遗志,也算见儿最后一面,若不愿意,那就儿子不孝顺,不能伺候您了,您当没我这个儿子吧……

赵士程看完哑口无言,发现这舟儿对自己的要求,其实并不是太高的样子啊。

就是,舟儿他这坑蒙拐骗的本事,是从哪学的啊?

第161章 是你们逼我的

赵士程让可靠的人手将信传去江南, 交给了陈瓘,随后那边传来消息,听说这位十分清瘦高冷老先生看到字的那一瞬间, 就抖了起来,看完全信后,整个人哭得老泪纵横,仿佛一个百多斤的孩子。

随后告诉身边人,想儿子了,想去山东看儿子的墓碑,随后便不顾家人劝阻,离开了江南,跟着赵士程安排的人手北上了。

全程没有耽搁一天,走之前还有条不紊地把家中财产分了,和老妻告别,决然之态, 如去赴死。

赵士程则给徒弟去信,告诉他你爹真的过去了, 你可把场面撑住, 如今北方大局,可离不得你。

徒弟回信说舟儿明白, 谢师尊相助。

赵士程只能期待那位看未来十分精准的陈瓘别把儿子打死。

就这样, 1115年在纷飞的大雪里过去,今年的冬天, 汴京人惊喜地发现,北方送来了许多无烟炭, 价格便宜又好烧, 闹得炭行调整了普通木炭的定价, 让许多烧制木炭的家族收入降低了许多。

正月里,城中市民们穿上新衣,没有新衣的,也会尽量让衣着整洁,到处都扎起了彩棚,售卖着奇珍异宝,正是一年最繁华的时候。

赵士程收到了父亲和母亲从北方寄来的礼物,除了土特产,还有就是老妈亲手织的衣服和老爸写的字画,他收到嫂嫂的红包,跟在身边的小弟收到哥哥代长辈给的压岁钱,也很快乐。

赵士程回想到到京城这一年的生活,颇有几分厌烦,因为身为宗室的原因,他的势力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无法再结交大臣,也不能明目张胆地控制军队,更不能经营自己的威望。

至于商业,也基本到了顶,如今的羊毛已经成为与麻、丝等同的织物,市场基本饱和,种麻的数量有些减少,农人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开垦新的土地、种更多的豆类来补贴家用。

药品的产量则受限于原材料和提取工艺,尤其是大蒜素,大蒜的产量感人,在没有化学合成的情况下,没办法就是没办法。

倒是治大肚病的酒石锑产量不错,和酒一起成为南方最畅销的产品,一瓶十二丸的酒石锑,就能换到一百石的占城稻,那是真的暴利,一盒外卖饭盒那么多的蒿丸,就能拖走上万石的稻米。

可惜的这青蒿丸的产量一样的上不去,工艺太复杂,一年能做上十几盒都算老天保佑了,这点量,对哪怕在新中国成立时都有三千万的疟疾病人的岭南一带来说,简直是少得像买彩票中奖。

按他们的说法,一丸一命,稻米可以种出来,人死了却不能复生。

如今新镇的稻米基本都是这么来的,山水甚至依靠这个在密州、广州都建立了储仓,陈行舟那边花的粮食,都是从这里出的。

其他的化学品,赵士程虽然脑子里有完成的制程,却找不到更多能将他们实现的人手了,因为有机物这东西,很容易出事,没有相关培训,随便招人就是草芥人命了。

真是恼火……他每天在宗学里学的都是些琴棋书画,谈话也不能沾着军政。

唯一能让他开心一点的就是,他最近在京城的算科学校淘宝时,找到了一个叫韩公廉的图书管理员。

这位真的已经不年轻了,都是快六十的老人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