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化宋 第204节(2 / 3)

加入书签

,于是把状纸内容查探一番后,上书给了皇帝。

事情并不复杂,蜀中的泸州产竹木,所居多是夷人。前两年,蜀中大力发展工坊,泸州本地的大户们也办起了工坊,并且利用这里的竹木做成了大量的竹制部件,顺着长江水送到下游,由这些地方的工坊拼接组装,获利颇丰。

如果只是这样的,那就是一个发家致富的故事,但后来,这家工坊在参加了京城的展会后,订单如雨,大量地砍伐竹木无疑影响了夷人的生活,双方冲突不断。

后来,因为蜀中工坊缺人,泸州许多的人都去了蜀中,人力薪资价格上涨,这家大户又拿了许多订单,眼看将要破产,正好有一家夷人与他们起了争执。

于是他们将夷人扣下,把这家人抓起来,抽鞭做活,而夷人部族亲友又过来询问,让他们交出族人。

随后,他们勾结官府,组织了士卒,杀入夷寨,将其中的青年男女全数抓走,关在工坊中,带着镣铐过活。

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用了这些人后,他们家的收入暴涨,并且有大户私下打听,想买些人丁。

“所以,整个泸州的夷人都因此遭了大难,那边如此到处都是捕奴人,许多村落不得不避入更深的荒山……”蜀中来官员何栗对这些事非常清楚,“就我所知,这些夷人不止被卖到工坊里,还有些顺着灵渠去了珠水,下南洋开垦土地了。您是不知道,这些年工坊里要人,有口饭吃的,都不愿意出海,否则便要给大价钱,这些夷人便宜,且不擅水,江南福建广州大户都十分喜欢。”

赵士程听得头痛:“你们就不觉得如此行事,太过残忍么?”

何栗一滞,原本的兴奋立刻换上了惭愧之色:“官家说的是,只是这些夷人与汉人多有冲突,前些年还有夷人反叛,一路烧杀抢掠晏州、泸州等地,两边皆视对方为仇寇,这才会误入歧途,以灭夷开疆为荣,却忘记了天理人伦,实在是惭愧!”

看他一脸忏悔的模样,赵士程十分无奈:“行了,事情至此为止,这事未写在法例上,前事我便不追究了,以后不可再随意捕杀夷人,凡在工坊的夷人,必须发放与宋人同等薪资,违者罚三倍重罚。举报者可分一半的罚金。”

何栗神色不由一变。

“行了,按这意思,去写一份诏书,”赵士程捏了捏额头,“你也快些去通知那些工坊主,让他们有个准备时间。”

何栗忍不住道:“官家,平日里边地汉民都不愿意开拓湘黔之地,如今难得有人愿意拓荒辟地,怎么能轻易就此打住呢?”

他忍不住给陛下讲起了这些年他们废了多少力气,才把蜀中的势力开辟到泸南,夷人不通教化,总是骚扰百姓,只有将其灭种或者驱逐,才能护住一地平安。

“文缜啊,”赵士程轻轻叹息,“不教而诛谓之虐,将来,我朝治下不只会有夷人,还会有契丹、党项,甚至是女真部族。西南夷人既已经臣服,那么,他们也是大宋子民。”

何栗怔住了。

第281章 局势剧变

蜀南的夷人与汉民的冲突持续了非常长的时间, 已经很难说是谁对谁错,说穿了,中原王朝在开发南方时与当地人产生的人地矛盾是无解的。

仅七年前, 蜀中就有夷人叛乱,这夷乱被平定的同时,那位平夷官员的履历上加上了“拓地两千里”的金字光环。

赵士程可以颁布新法救助那些被贩卖的夷人,却不能追述前罪, 因为大宋没写过的不能贩卖夷人为奴, 只能从新法的颁布开始算起。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依法治国”这种事是很久以后的事情, 在封建王朝, 法律条例并没有那么细致, 判罚有时全凭主官的心情, 他也不可能直接给夷人太高的待遇, 毕竟汉民才是他统治的基本盘。

不过,新法颁布需要不少时间,赵士程派人去起草这些法例。

何栗被陛下的心胸折服,回头就将这事讲给了讲义司的大佬张叔夜听,后者听完, 忍不住笑了起来。

“官家固然有其心胸,但依我看,事情没有如此简单,”张叔夜摸着长须自信道。

“哦, 还请使相指点。”周围的小弟们都十分有眼色, 上前当了捧哏。

“所以我说, 你们平时若有闲暇, 应多看看那本《师说》。想想, 若大宋这些工坊都用夷人,那普通人的薪资能高得了几分,本来工坊大兴,就让许多农家户失了不少收入,如果再不用他们去做工,岂不是要无钱生活?”

张叔夜也是去过基层受过苦的,告诉他们,农户的收入不只是种地,还有剥麻纺线、织衣缝补,或者给大户做短工。吃食靠种粮,生活还是要靠桑麻,平时的盐茶铁,都是靠桑麻和柴薪补贴家用,如今因为有碳石,柴薪价格已是极低,若是再把工坊这条路也断了,那不知普通百姓的生活,会苦成什么样子。

周围的年轻官员们顿时恍然,对张相的真知灼见极为钦佩,各种赞赏不绝于耳。

给官家当喉舌的几个报纸编辑也文思如泉涌,写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