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荒年囤粮记 第143(2 / 3)

加入书签

前王家村的郑家、刘家都属于后头迁居过来的,听长辈说,新迁居而来的人家虽然拥有自己的房屋和土地,但在王家村生活了好些年才被接纳。

不光王家村,旁的地界对待新迁居的人家态度同样差不离。

除却里正的提醒和收留,织女镇的乡民没有帮过他们忙,却不曾太过为难他们,顶多奚落嘲笑几句而已。

在王宝兴和族人们看来,乡民们已经算很好相处的,否则碰见那等刁民,说不准还会黑着良心将车队里的粮食给昧下。

木槿听王宝兴和族人们商量的时候,明白他并非开玩笑。

官府对基层的管控程度很低,除非遇见缴纳赋税、服兵役徭役才会管他们,否则都是靠宗族来治理。

如果某个人小偷小摸、家族不睦,宗族里会用相应的族规处置他,而非将他送官。

至于村长、里正也是由当地族长或者会认字的人担任,大体上和宗族脱不开关系。

所以,在抱团生存的乡村小镇中,外乡人被坑害了都没处说理去。

面对乡民们的嘲笑和刁难,很多人并不在意,因为在他们看来,这种情况实在太常见,假如有人来王家村,他们说不准连搭理都不会搭理对方。

车队初来乍到,不光不知晓此地的风土人情,连道路以及河流湖泊也认不全,往后少不了和乡民们打交道,所以王宝兴想借此机会将双方的关系拉近些。

考虑到王宝兴的童生身份,里正本就给他几分薄面,又见王宝兴言辞恳切并非跟他客气客气,里正便爽快地答应下来。

“那我就过去找你喝两杯了,只盼你族人们莫要嫌我老头子烦人才是。”

“你肯来就已经给我和族人们天大的面子,今晚咱们好好唠唠嗑。”

王宝兴带人挨家挨户过去说。

如果放读书人身上,说不准得下帖子宴请别人,可整个织女镇除了里正略微认识几个字外,其余人皆大字不识一个,王宝兴亲自带人去请才见诚意。

当然,这里头有讲究。

王宝兴只亲自跑了三家,分别是里正家、乔掌柜家以及织女镇陈氏宗族里辈分最高的老翁家,听闻陈氏族人皆喊他七叔公。

至于其余人家,则由王宝根带领崇远崇文等人过去知会。

不然家家都用王宝兴这个族长去知会,未免将自己的姿态放的太低,往后有那等不知好歹的说不准还会觉得他们软弱可欺。

织女镇的乡民看见那群外乡人成群结队过来,他们以为对方存了坏心思,个个防备不已。

当听见对方说请他们去吃迁居宴时,乡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男人用手指挖挖耳朵:“啥?请我们吃宴席,我耳蜗子别是出毛病了吧?”

他见到外乡人携带不少粮食,然而实在不敢相信他们在灾荒年还有余力办那劳什子迁居宴。

听见崇文肯定的答复,男人喜笑颜开。

“去!到时候肯定过去,你们要不要往家里喝口水润润嗓子?”

他的态度转变太快,崇文努力维持脸上的笑容:“我们还要往旁处去,下回有机会再来唠嗑。”

他们无数次遇见此类情形,回去时嘴里唾沫都快干了。

而乡民们同样议论纷纷。

“孩子他爹,你说东小庄那群人真要让我们过去吃肉?”

男人不耐烦地撇过脸:“人家可没说让妇人去,你就老老实实呆在家里头,别整日跟个饿死鬼投胎似的。”

织女镇的名字来源于纺织女工,从事家庭纺织业的女性为家里提供了将近半数的收入,不过织女镇民风仍旧算保守的。

且拿贞节牌坊来说,织女镇就有一座,被织女镇的男女老少视作骄傲。

在程朱理学以及所谓的“女德”方面,南方的重视程度远超北方,女人们将不见外男、不抛头露面视作骄傲。

眼前的女人好久没有正经填饱过肚子,刚听到有饭食吃便兴奋不已,从而将平日的“规矩”给抛到了脑后。

听见丈夫的呵斥,女人眼里的光芒快速消失。

她又绣花去了。

——

王家村众人不知道中间发生过那么多插曲,他们正忙着杀猪分肉。

总共三头猪,一头按照之前商量的那般用来做晚上的饭食,两头用来分给想买肉的族人们。

买来三头猪统共花费二十五两银子,着实不算便宜,很多人听见数字之后感觉肉疼不已。

可肉疼也得照旧买,大半年逃荒下来,族里很多人的身体损耗到不成样子。

之前在路上拼命赶路,心里始终绷着一根弦,那时候看不大出来身体如何,等安顿下来,腿上背上哪哪都不舒坦。

他们清楚这是逃难时伤到了身体底子,昨日商量去明水村买肉时,木槿就与族人们提过要先补补

身体的事。

“往后两年不清楚如何,趁能买到肉略微补补将身体养好要紧,不然有人过来抢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