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官场如战场微服出巡时(2 / 3)
强。倘若由他俩帮助卑职攻打高丽,此事可成。”
“哦?能得爱卿夸赞,想必此人定然十分不同凡响。”
“启奏皇上,此两人便是松州知县方羽和他的夫人金语嫣。”
“你说他的夫人有倾城倾国之容貌,此话想必过分夸张了些吧?”
“铁树见了会开花,石头见了会软化。卑职非好色之徒,但是见到此女子,心中也是颇为荡漾。”
“世上竟然有这种女子?”唐太宗李世民,被说的也是心中一动。他深知牛进达的秉性,他这样的铁石心肠之人,见到那女子心中也颇为荡漾,那么,这女子的美貌,该是到达了何等的境地呀。当下,他有了主意。自己不妨来一个微服出巡。
等到散了早朝,他突然将牛进达留下,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又命令他扮作自己的随从,一路上保护自己。
能够得到皇上如此的器重,牛进达心里自然十分欢喜,同时,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也终于彻底的放下了。
虽说自己对方羽还是有些了解的,但毕竟相隔八年多,这八年多以来,也许他会有所改变呢?
但是不管怎么样,他毕竟同自己有八拜之交,而且,也是依靠着他,自己才能够在夜袭吐蕃中,以少胜多,获了大功一件,被皇上器重。于情于理,自己都要保他一回,倘若他真的变成了一个阴险小人,十恶不赦的话,自己便同他恩断义绝,下次见面,便是杀他之时。如果,他还是八年前的那个他,那么,还是一起把酒言欢,征战沙场。
却说方羽自从上任松州知县以来,励精图治,体恤民情,多次出访深入民间,有什么灾害的话他也会发动全城百姓,大家一起共度难关。然则,防御之后便是改进,挖沟渠,引水源,灌农田。
在他的带领下,松州百姓安居乐业,又是在贞观盛世的大格局下,不仅国富民强,国泰平安,而且松州百姓们人人的腰间鼓鼓的。
而另一边,方二海的酒楼也进展得如火如荼,相当的顺利。当宋徽宗亲笔题词的“正圆大酒楼”的匾额高高挂起的时候,锣鼓喧天,酒楼正式对外营业了。
油盐酱醋怎么办?这难不倒方二海,没有菜油,可以用动物油,在唐代,以麻油烹调的情况已多见,所以这一个问题,很容易的便解决了。
至于盐和醋,它是一种最基本的调味品,也是必不可少的。失去了它,什么山珍海味、美味佳肴,都将索然无味。传说宿沙氏发明用盐,他住于山东半岛滨海地区,“煮海为盐”,即以海水煮盐。而盐和醋,也是一直由朝廷来负责运输的。这一点,方羽正好可以利用一下他的官职,所以这个问题,也基本上可以解决了。
方二海烧出来的菜肴,鲜美可口,对于,唐朝的百姓来说,就是上一道最普通的“酸辣鱼”,那也是闻所未闻的。吃到嘴里,却是酸爽可口,满嘴留香,纷纷赞不绝口。
而酒楼的价格却十分的公道。下至黎民百姓,上至达官贵族,人人吃得起。酒楼的生意因此日日爆棚,甚至有些食客不远千里而来,目的,就是想品尝一下“正圆大酒楼”的菜肴。
唐太宗李世民在半路上就听说了这个酒楼的声名,不禁好奇心大起。这日,他终于来到了松州。
见到松洲的守卫士兵们精神抖擞,训练有素,牛进达出示令牌,只说车上携带着主人,进城探亲。
进入松州城后,见到百姓们安居乐业,市集井然有序,一片繁华,心中不由得十分宽慰。
牛进达随手就拦住了一位长者,便问:“请问长者,县署该如何走?”
长者一只眼,上上下下的仔细打量了一番牛进达,这才说道:“你是外地来的吧?”
“正是。”
“你是去拜谢方知县的吧?”
牛进达一愣,道:“长者如何知晓?”
“如果你是去拜谢的话,老夫劝你还是不要去了。”
“这是为何?”
“因为我们方知县不收受任何人的感谢。”
“你们很恨他吗?”
长者听到这话,突然朝他瞪了一眼,道:“你要是敢说我们方知县一句坏话,老夫和你拼命。”
“你怎么如此维护,竟替他说好话?”
“方知县是青天大老爷,是难得的好官啊。你随便问问,哪一户家庭没有一百两银子?”
“为什么这么多?”
“这全是方知县和方夫人的功劳。他们帮助我们耕种,帮助我们开河引渠,原本勤劳的人都富裕了起来,而原本懒惰的人,也被带动的变得更加的积极主动了。”
“看来这方知县果然非同一般呢。”
“可不是嘛。如今我们整个松州城的黎民百姓,不愁吃,不愁穿。就连隔壁城镇,也有好多的人都陆陆续续的搬迁了过来。”
“那请问长者,这里正圆大酒楼在何处?我们肚子饿了。”
说起这个正圆大酒楼,长者的话便更加的滔滔不绝起来。从他的谈话中,牛进达渐渐的知道了一些。原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