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如果陈平安在这里(2 / 6)
流水巷。
一路上,青衣小童继续絮絮叨叨,完全不知疲倦。
粉裙女童就乖巧地跟在陈平安身后,还背着崔瀺的那个书箱,不管陈平安怎么劝说,小丫头就是死活不敢将任何一样东西,放入他背篓里。
陈平安回头一想,记起她是不知活了几百年的火蟒,又不是李宝瓶,不会累的。
一想到这个,少年就恨不得转头走上一步,就能够直接走到新山崖书院的学塾外,他站在墙角那边,看着李宝瓶他们高高兴兴听着先生讲课,没有受人欺负,过得很好,让他陈平安知道哪怕自己不在他们身边了,也过得很好,更好。
陈平安深呼吸一口气,开始默默走桩。
————
新山崖书院,如今成了大隋京城茶余饭后的重要谈资,几乎所有世族豪阀都在议论此事,隔岸观火,极有意思。当然身处风波之中的那几个家族,绝对不会觉得有趣。比如楠溪楚家,京城上柱国韩府,还有怀远侯府,这些个家族的老人们就都心情不太好,每天上朝的时候,一个个脸上乌云密布。
大隋重文不抑武,可武人在朝野上下,到底还是不如文人雅士吃香。
大隋的言官清贵且势大,最近朝堂上很热闹,御史台和六科给事中们,各抒己见,纷纷就书院学子打架一事,各自站队,言语措辞那是一点不客气,既有为韩老上柱国、怀远侯爷那几位打抱不平的,说那些个外乡学子出手狠辣,没有半点文人风雅,也有抨击这些黄紫公卿们管教无方,那些从大骊龙泉远道而来的孩子并无过错,总不能让人欺负了还不还手吧。然后就又有前者反驳,怎么叫欺负了,读书人之间的言语争论,再平常不过,如何上纲上线到欺负二字?为此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举例历史上那些个著名辩论,少不得要顺带推崇几句南涧国的清谈之风,后者亦是不愿服输,针锋相对,一一驳斥。
这桩引来无数瞩目的京城风波,起始于书院一间学舍四个孩子间的争执,后来一个名叫李宝瓶的外乡小姑娘,手持利器打伤了人,其中被揍的一个孩子刚好是怀远侯爷的宝贝儿子,而怀远侯与楠溪楚家是亲家,楚家的嫡长孙是这一届书院的翘楚,十六岁,素有神童美誉,是大隋公认的君子之器。
这位长大后不负众望的楚氏长孙,听说后并未法,一鸣惊人。
据说这场意气之争的斗法,甚至惊动了大儒董静和一帮闻讯赶去的老夫子,远远观战,既是凑热闹,又是防止出现意外。
最后的结果,是楚氏长孙不惜崩断了一根雷电琴弦,林守一受到满身轻伤,不重,却皮开肉绽,吃足了苦头。
其实书院内部亦有阵营之分,皇帝陛下亲临书院的时候,虽然并未亲见那么大的阵仗,但是御赐重物给那些外乡人,之后书院夫子先生们明显极为关注那些人的功课,这自然会让大隋本土学子心中憋屈,而当初追随副山主茅小冬从大骊旧书院迁徙而来的学生,估计是在异国他乡的求学生涯,同样受了不少气,所以除去屈指可数的几人,绝大多数义无反顾地站在了林守一李宝瓶这边。
如此一来,山崖书院便分成了两大阵营,各自同仇敌忾。
书院内充满了剑拔弩张的紧张氛围。
但是很奇怪,夫子先生们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很大程度又助长了这种气氛的蔓延。
在这个关键时刻,又有人站了出来,火上加油。
已故大将军潘茂贞之子,原本一个跟谁都不打交道的孤僻少年,找到痊愈后林守一,拼得被后者一手雷法砸中,一拳打得林守一倒飞出去,这次是真的重伤了林守一,呕血不止,好不容易挣扎着起身,又被那潘姓少年一拳击中头颅,断线风筝似的摔落地面,出手果决如沙场悍卒的大隋将种子弟,还不忘朝林守一身上吐了口唾沫。
山崖书院的教书先生们这才开始出手介入,不许任何人私下斗殴。
但是名字古怪的少女谢谢,那个貌不惊人不苟言笑的黝黑姑娘,甚至没有去探望林守一,当天就直接找到了潘姓少年,打得后者七窍流血,只能撒腿逃命,若非一位夫子匆忙出手,阻止了少女的追击,恐怕原本精通武道的将种少年就要变成一杆病秧子。
终于这场愈演愈烈的闹剧,在一位书院学生的出现后,总算有了收官的迹象。
这名书院学生是一个传奇人物,寒族出身,尚未及冠,就公认拥有了担任书院助教的学识,他先前离开大隋,正是去往观湖书院,通过九位享誉一洲的君子共同考核,获得正式的儒家贤人头衔,这次返回的大隋,可谓满载而归,衣锦还乡。
大隋朝廷专门派遣礼部右侍郎出城十里,亲自迎回这位年纪轻轻的儒家贤人,更让人艳羡不已的还在后头,皇帝陛下让宫内一位大貂寺,给这位大隋未来的庙堂栋梁,送去了一套价值连城的文房四宝,以示嘉勉。
所以这个名叫李长英的书院学子,是带着贤人身份和大隋皇帝的御赐之物,步入东华山。
他登山入院第一件事,就是找到李槐道歉。
然后是探望卧病在床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