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零五章 这就是UFO啊(2 / 3)

加入书签

始。

王浩让两个团队负责人分别介绍他们掌握的技术。

首先站起来的就是刘明坤,他认真说了起来,「我们已经拥有了可使用的储能线圈技术,可以在人为控制下让储能线圈正常的充、放电。」

「这个技术我们已经经过了几轮测试,也包括高功率输送测试。」

「但暂时还只能人为控制,很多因素,包括监控、功率调节等,还不能做到自动化处理。」

简单来说,他们掌握了电池核心的储能线圈技术,但附带的控制体系还没有完成,更不用说制造供完整的超导电池了。

之后段清柏也站起来说起了掌握的技术,他主要说起了刚完成的测试。

等两个研究组负责人说完技术以后,王浩就开口说了起来,「我知道,你们中有很多人,都在疑惑我们两个组为什么要一起合作研究。」

「实际上,大家应该都知道,ss电池的研究,就是为了反重力飞行器准备的。」

这是事实。

但是,多数人并没有把两个研究组联系在一起。

很多人都认为,ss电池研究组,主要攻关的就是ss储电技术,而不是真要研制出超导电池,只是没想到ss储电技术很快就被完成,才正式开启ss电池的研究。

另外,ss电池动力支持的反重力飞行,听起来实在有些太过于科幻。

即便所有人都认为反重力技术代表着未来的航空核心技术,但毕竟是‘未来,,真要实现反重力技术的航空应用,要等好多相关的研究成熟以后才有可能。

现在谈研发反重力飞行器还太早了点。

比如,ss电池还没有研制出来,动力都没有谈什么飞行器?

王浩继续说道,「我之所以决定把两个研究组放在一起,最主要就是因为,我们已经拥有了储能线圈充、放电技术。」

「这就足够了!」

「可能很多人会想,我们还不能制造出可使用的ss电池,可是,我们并不需要那样做。」

王浩说着认真起来,「我们并不需要做出完善的ss电池,反重力飞行器也不需要完善的ss电池。」

他站起来走到了白板

前,画了一个反重力装置的简略图,随后认真说道,「大家看看这张简略图,这就是反重力装置,旁边画的一圈虚线,就是横向反重力覆盖的区域。」

「从这张图上,你们能发现什么?」

会议室的人愣住了,他们不明白王浩要说什么。

梁静叶思考着开口道,「除了中心位置以外,其他区域并没有足够的空间放置电池?」

「没错!」

王浩朝着梁静叶比了个大拇指,「小梁说的很对,超导电池也是很重的,现在的技术来说,即便再缩减也达到几吨,甚至可能超过十吨。」

「大部分重量都集中在储能线圈上,冷却液也会占据一部分。」

大量超导金属材料,堆叠组成了几个大型的线圈,当然是非常重的。

王浩继续道,「所以我们不用考虑制造个完善的电池,再和反重力装置连通在一起,而是要把电池嵌入到反重力装置中。」

他说着用笔画了一个圈。

「反重力装置的超导材料中间是有空隙的,这一圈最大的空隙,超过一米距离,空间足以放置小型的储能线圈。」

「那么我们就可以在第一圈范围放满储能线圈,也能够起到平衡作用。」

「另外,大家注意外围的一圈,距离也超过半米。」

「我们可以把外围空间,制造成冷却箱体,就可以把高压缩的液氮充入其中。」

「现在反重力所使用的材料,临界温度在100k左右,储能线圈所使用材料临界温度不到150k。「

「发现了吗?」

「我们完全可以把支持反重力场以及储能线圈所使用的冷却装置联合在一起,形成一套体系。」

王浩开始仔细讲解起来。

他所讲解的是核心设计,主要在于反重力和超导电池,所使用的都是超导技术,只是使用的超导材料不一样。

储能线圈所使用的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比反重力技术所使用的材料高46k。

两者在运行过程中都需要进行冷却,那么就能够共用一个冷却系统。

首先让冷却液进入反重力体系,排出再进入储能线圈体系,就可以把两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当然,储能线圈不能和反重力长期共一个体系,因为储能线圈是要进行充电的。

但是储能线圈释放热量的过程主要就在于放电过程,放电过程需要很多冷却液持续流动供给,就可以单独去做充电体系。

简单来理解,可以把储能线圈体系的两端封闭,到地面上去进行充电。

当整个体系运行以后,进入放电模式,就可以再把两端连通,和反重力装置共用、一个冷却体系。

这样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