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1、第 61 章(2 / 3)

加入书签

直接将那一片村庄的村民打成了反贼,下令围剿一个不留。之后又下旨严禁官员百姓谈论此事。违者杀无赦,才硬生生将这事压了下去。

后来各地起义军接连出现,且都不受朝廷招安。直至萧止戈登基后,派官员去安抚依然无甚效果,以至于只能亲自带兵剿灭起义军,安定局势。

从前安长卿不明白这其中缘由,现在却想明白了。泗水死了这么多人,不可能半点风声都不走漏。有白丁军的前车之鉴,必定不会再有起义军敢接受招安。

就连三皇子的死,怕也是因为白丁军的旧事。

泗水一带,光白丁军就有近万人,更别说附近居住的村民。如此庞大的一个数字,叫安长卿想想都觉得毛骨悚然。

攥紧手心,掌中却是一片湿濡冷汗。安长卿有些语无伦次道︰“这么多人命……不能这样……”

萧止戈将手覆在他手背上,安抚道︰“先别急,我来想办法。”

他知道安庆帝从来将百姓当蝼蚁,也知道他那个三弟心性必不如表现出来这般纯善,却万万没想过,他们能做出这样丧心病狂的事情。可真要仔细琢磨,又觉得他们会如此并不奇怪。

老三年幼,要跟太子相争,必须要有足够的功绩。而安庆帝则从来只在乎他自己,百姓的生死在他眼中,不过一个数字罢了。

不知道便罢了,如今知道了,萧止戈却不能坐视不理。

白丁军也好黄丁军也好,说到底都是大邺的百姓。

萧止戈眸色暗沉,见安长卿还是一副心悸模样,将人揽进怀里,温声哄着他再睡一觉。等把人哄得睡熟了,他才悄悄起身,就着天边微光快马去了军营之中。

邺京消息传到雁州时已经过去了数日,按他推算,这时候老三必定已经快到泗水,要想救下这些百姓,动作就还得快些。

他亲自写了两封信,分别要送到申屠胥和白丁军首领手中。

白丁军这些日子声势浩大,据说大首领乃一位力大无穷的屠户,一把杀猪刀刷得虎虎生风,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为他出谋划策的却是家中二弟,是个正经的读书人。两兄弟一文一武,才将白丁军壮大到近万人。

封好火漆,萧止戈叫了信使进来,正要将信送出去,又觉得不妥。沉吟片刻,还是叫了谢陵过来,两人密谈一番,而后让谢陵亲自去做一趟说客。

雁州与肃州相邻,快马昼夜不停赶过去,三日可达。但区区一封信,却未必能叫两方势力信服。

申屠胥优柔寡断,才能不及其父,好在他胆子也不大,因申屠孛教导,倒是对将士和百姓还不错。若是能说服他同意做内应,便好办许多。

不好办的却是白丁军,他们如今与朝廷势如水火,即使谢陵亲自去,也未必会信服。

萧止戈背着手遥望天际,徐徐嘆出一口气,事到如今,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谢陵快马三日赶到肃州,先去宣威将军府求见了申屠胥。

申屠胥见到他时还十分诧异,肃州与雁州相邻,雁州又在前头抵御北狄,加上没什么利益冲突,双方关系还算不错。申屠胥当即便请人入府。

因事态紧急,谢陵也没有多说废话,屏退四下后,将萧止戈一番话恳切转述给他。

申屠胥越听脸色越难看︰“这……可有证据?水中投毒自古以来都为人所不齿,三皇子何至于此?”

投毒伤得不仅仅是敌军,还有附近百姓。但凡有些底线的将领,都不会用这等下作手段。前朝倒是曾经有用过此计的将领,纵然战功卓着,也因此事被史书诟病。

“没有证据,但若此事是假,对将军就是百利而无一害,不是更好?”

谢陵神色诚恳道︰“王爷叫我来提醒将军,不过是不忍见肃州百姓平白受苦。万一三皇子真准备用此计策,申屠将军只需在‘三皇子要在泗水投毒’的传言传开后,规劝三皇子放弃投毒之计便可。此事对将军没有任何妨害。反而是万一投毒成功,受难的不只是白丁军,还有泗水附近的百姓。据我所知,将军军中将士,半数乃是肃州人士吧?届时军心不稳……”

他话语未尽,申屠胥却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背着手在书房里踱步,良久才道︰“我暂且信你一回。只是这传言如何散布出去?白丁军又要如何处置?”

谢陵道︰“散布消息王爷已有安排。至于白丁军……到底是大邺百姓。若不是康永县官员鱼肉乡里逼迫百姓,也不至于揭竿而起。将军好好安抚和谈,或有转机。”

申屠胥嘆口气,有些发愁︰“这都是些什么事?”

谢陵却并不多言,见他应下来,便匆匆告辞,又快马往泗水康永县赶去。还有另一桩更为重要的任务要他去办。

作者有话要说︰  怂怂︰今天有点沉重,还是少说话。

喏喏︰嗯。

——————

今天也是准时的秀~啾咪呀~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