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9(1 / 2)

加入书签

这也是殷承玉的想法,若是将这些物资都集中到武昌府来统一调配,实在费时费力,不如按照远近划分分配,由下面各州县的官兵前去调取物资赈灾。

这位文大公子倒是个聪明人,比他父亲倒是识时务多了。

殷承玉颔首:“孤正有此意。今日几位大东家便留在府衙,姜巡抚会来与诸位商议各地仓库物资分配一事,届时还需要诸位配合往各地传信,方便行事。”

想了想,又对文大公子道:“至于通城县与崇阳县两地的米粮,今日立时便可派人去调,还需文公子派人随行。”

文大公子连声应允,对身边随行的管事交代了一声,便让他同负责调粮的官兵一道赶往通城县和崇阳县。

殷承玉将大东家们呈上来的帐簿翻阅过一遍后,姜政才终于赶来。

这些日子他要统筹各地灾情,自然也不清闲,整个人瞧着比先前憔悴了不少,但精神却极好。他急急忙忙同殷承玉见了礼,便迫不及待去和大东家们确认各处仓库的详细位置去了。

有了一这批物资,他们便不需要从周边布政司借调赈灾粮了!

见姜政兴高采烈地商议了起来,殷承玉便没有多留,去了书房处理这两日堆积的公文和信件。

到了晚间时,姜政便来禀报,说已经划分好了各地仓库物资的调配范围,只等明日一早派人往下头各地传讯,调取物资便可。

“通城那边可有消息传回?”殷承玉问。

姜政算算时候,道:“通城距离近,传信的应该快回了。”

正说着,便听外头有人高声报道:“太子殿下!姜巡抚!通城的粮被山匪劫了!”

通城与崇阳两处的粮仓,均遭洗劫。

据报信的兵卒回禀,文家管事与负责调粮的俞知府抵达文家在通城的粮仓时,才发现看守粮仓的护卫都已经被杀害,而粮仓内的存粮早已经洗劫一空。

通城与崇阳相距不远,文家管事担忧崇阳粮仓,又请俞知府遣人快马加鞭赶往崇阳粮仓查看,结果崇阳粮仓果然与通城情形一般,护卫均被杀死,粮仓空无一物。

俞知府当下命人往周边打听消息,这才知道就在昨天夜里,凤凰山一带曾有匪寇下山,声势不小。平民百姓们不敢招惹匪类,根本没敢多留意,隻大致知道这些匪寇确实是往粮仓的方向去。

只是次日粮仓并未传出动静,也就无人关心罢了。

湖广境内自古以来便多生山匪,山匪占据地利四处流窜,四处打家劫舍甚至拦截官银之事也不是没做过。即便官府几次出兵剿匪,也很难彻底清理干净。只是这一次山匪竟不声不响地劫了粮仓,时机实在太过巧合了些。

“以姜大人所知,这是巧合还是有人指使?”殷承玉问。

姜政认真思索了一番,道:“恐怕还是巧合居多。凤凰山乃是望沱岭的主峰,望沱岭东临沱水,绵亘蜿蜒,状如伏蛇。山势斜陡,十分险恶。不少匪患藏匿其中,在粮草不足时下山劫掠乃是常事,早已成了湖广地界一大祸患。至于那文家,据老臣所知,因文大东家妻妾子女众多,并不太平。就说今日出面的文大公子,他乃是文大东家的发妻所出,发妻死后,文大东家又续娶了新妇,更有数房美妾,诞下众多子女。这文大公子并不受宠,与文大东家的关系又并不亲近。如今文大东家出了事,他被推出来做话事人,恐怕隻恨不得早日处决了文大东家,将文家和自己给摘出来。轻易不会多生这事端才对。”

殷承玉听着,并未讚同或者驳斥。他沉吟片刻,道:“一应赈灾事宜仍然按先前商议的继续,至于山匪一事,孤来解决。”

两万石白米,能活多少灾民。朝廷绝不可能轻易放弃。

打发走了姜政,殷承玉便回了东院。

刚行至院门口,就与大步而来的薛恕撞上了。薛恕这头显然也接到了消息,不等殷承玉开口,便率先道:“臣已经派了探子去凤凰山一带打探情况。”

这消息一探,便是一日一夜的功夫。

到了第二日晚,探子才来汇报。

“通城崇阳的粮仓确为山匪所劫,但却并不单是凤凰山的山匪所为。”探子道。

殷承玉听出了名堂来:“望沱岭中还有其他山匪?”

“据属下所探,望沱岭中光是比较大的山寨,便有至少五个。凤凰山华林寨,仙女峰东乡寨,紫竹峰玛瑙寨,石照峰黑云寨,万寿峰塘洞寨……除此之外,还有十数个小寨子。人数多则上千人,少则百十人。这些匪类占山为王,遥相呼应。平日里各行其是,但若碰上如文家粮仓这样的‘肥羊’,便会联合行事。这次洗劫粮仓,便是几个大山寨领的头。”

“可曾探到粮食存放之处?”

“望沱岭各寨以华林寨为尊,如今洗劫的粮食正存放在凤凰山南山腰的一处石洞当中,有重兵把守。目前这些匪徒正在商议如何分脏。”

“望沱岭地势复杂,若是等匪徒分完赃了再出兵,便难再追讨粮食。”殷承玉看向薛恕:“你怎么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