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1084节(2 / 3)
宗上元元年(674),新罗毁约攻百济,上遣刘仁轨率军征讨,七重城之战,大败新罗军。新罗王复遣使上贡谢罪。”
“仪凤元年(676),安东都护府治内迁至辽东城(辽阳)。新罗大喜,趁机把国境北推到浿水。”
“从那以后,你们便直面新罗的威胁。而今渤海势衰,新罗人又对浿水之北垂涎欲滴,你等待如何?”
回过神来之后,高说问道。
他身边围了一圈人,多是高句丽遗民土豪,在浿水之北、鸭绿江以南这一片,颇有影响力。更准确地说,他们是此地实际上的主人,二百多年来未曾变过。
“夏主不愿重设都护府,那与渤海何异?”有人忍不住问道。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
夏国如果设一个都护府,羁縻统治的话,他们是愿意归顺朝廷的。但据已经返回的使者说,夏主并未给出明确答复,这就让人不太舒服了。
九十年前,他们通过奋战,摆脱了渤海国的统治,于唐宪宗元和十三年(818)遣使至长安入贡。其他时间,他们都是渤海的属国,根本没有自由——当时渤海国在短短二十五年间,王位五易其主,故给了他们机会。
但自渤海宣王大仁秀继位后,渤海中兴,击败新罗,断绝了高丽后国在渤海、新罗之间摇摆骑墙的可能,羁縻统治了十七年后,改土归流,高丽后国在事实上亡国,至今已七十二年。
七十多年了,他们其实已经接受了高句丽不可能再回来的事实。但在看到渤海势衰之后,很多人又动了小心思,建国的可能又被提上台面,并且得到了一些人的支持。
如今唯一的障碍,就是夏主会怎么看待了。
“诸位,我也是高句丽后裔,有些话就直说了。”高说是在营州投降的高句丽遗民土豪,如今担任正八品下的营州司功参军事,见识了大夏新朝的武功后,已经不作他想,一门心思在大夏为官了,只听他继续说道:“圣人亲征,数月灭契丹,复攻渤海,摧枯拉朽,连战连捷。如此威势,我就问问尔等,可能挡之?”
“新罗弥勒王也对浿北有兴趣,夏主确实兵多,但能不能劳师远征,还是个问题。我等可以借弥勒王之势,与之分庭抗礼。”
“弥勒王曾言,‘往者新罗请兵于唐,以破高句丽,故平壤旧都鞠为茂草,吾必报其仇!’其有此志,或愿出兵相助。”
“弥勒王大将王建向称骁勇,他若北来,胜负未可知也。”
高说听了,冷笑连连。
他调查过,知道弥勒王名为弓裔,是个黄巢之流的贼帅。打下一大片土地后,建国称制,定国号“高丽”,几年前又把国号改为“摩震”。建年号圣册,公然称王。
弓裔的野心是比较大的,实力也很强,南攻百济、新罗,又北窥浿水,试图占领平壤,将国境线推到鸭绿江。
高说笑他们与高丽弓氏勾连,实属与虎谋皮,将来怎么死都不知道——渤海曾经吞并了他们,大夏意欲吞并他们,难道高丽就不想吞并他们吗?
“夏虫不可语冰。”高说大笑三声,道:“待明年,大夏天兵一至,你等人头落地之时,不知会不会后悔?”
“你!”
“胡言乱语,妖言惑众。”
“好毒的心肠!”
“夏主未必会劳师远征。”
“不会远征?”高说嗤笑道:“前唐高宗时,两次遣兵东征,大破新罗。当是时也,辽东遗民早已内迁江淮,沿途一片荒芜,这么难都来了,而今营州、安东府经营有年,渤海西京、南京更不是荒郊野岭,军粮筹措并不困难,为何不来?”
“来了又如何?一定能赢吗?”
“新罗连渤海都打不过,弓氏就很强吗?”高说反问道。
“三国乱战,弓氏也是死人堆里滚出来的,所谓开国精兵也,如何不强?”
“大夏秦王邵承节,不到两月时光,连下渤海瑕、河、桓三州,勇不可当。而今王师就在桓州,你要不要试试?”高说脸上带着嘲讽之意,说道。
“年少恃勇,取死之道也。”
“不熟悉山川地理,随便一条小道,伏兵就能败他。”
“高丽有军将渡河北上,我等见过,确为强兵。”
“那些兵强不强先不论,但我怎么觉得,他们要杀了你等,夺占平壤之地呢?”高说哈哈大笑,为这些人的天真、嘴硬而摇头叹息。
“弥勒王赏了不少财物,温言抚慰,显是仁君。”
“弥勒王可能要统一三国了,其势更强,且许我等世袭官位。”
“我们几家已在浿水筑城十三座,遣兵戍守,弥勒王应不至于乱来。”
※※※※※※
高说就像头好斗的公鸡一样,舌战群雄,一点不落下风。期间把这些高句丽遗民土豪们列举的各种事情批驳得体无完肤,且言辞辛辣,几乎让人恼羞成怒,要当场动手。
但高说夷然不惧,东骂一句,西骂一句,斗志昂扬。于是气氛愈发紧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