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节(2 / 3)

加入书签

小学?等我回去找找看有没有合适的小升初以及初一的资料,到时候寄给你。”

大丫却连连摆手:“不不不。不要初中的,要高中的,最好是高三用的。”

高三?

程云珂有些不明白。

据张大娘所言,大丫分明是她孙女,而且是独苗苗,没有哥哥姐姐。

要知道高考试卷是有时效性的,六年前版本在六年后用可参考性会降低很多,就好像老师模拟考试时也比较宝贝近两年的版本,部分学校甚至会组织月考地正式测验,十年前的试卷则直接随堂测。

既然如此,大丫要高三的试卷做什么?

没等她想清楚要不要就这么直接问,大丫倒是先开口了。

原来,由于村子位于山里,过于偏远,又因小镇到村里没有修公路,车子开进来很难,进来后倒出去出去更难,没有司机愿意接送孩子的活,好学校要不就是太远且不承保吃住,要不就是费用比想象中高太多,是村里老人承受不住的。

考虑到村里留守孩子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多,陈公村和朱公村的村长便直接将学校合起来用,集小初高为一体。

也就是说,像大丫这种还在读小学的孩子和已经在读高中的大孩子是在一起学习的。张大娘先前忙着农活时愁的也不是国家早就承担的九年义务教育费用,而是价格并不便宜的高中和大学。

而根据大丫所言,学校的哥哥姐姐和老师们都是很好的人。

她离高考还很遥远,小学和初中的知识也没有那么难,如果有机会倒不如多帮帮已经在备战高考的高三哥哥姐姐们,反正哥哥姐姐考出去后也都会在过年回家时给他们带新的资料回来。

大家一直都是这样互帮互助的。

说到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大丫的笑里多了几分依赖和喜爱的意味:“我们的试卷不急,很多题目都是哥哥姐姐们直接帮忙出的呢。复印太贵了,我们都是用自动铅笔抄,做完再擦,很方便和划算。”

听到自动铅笔的时候,程云珂稍稍“出戏”了一下。

毕竟无论是她读小学还是小说里写到这种情况,永远都是用的需要拿小刀削的铅笔。但事实上,自动铅笔更耐用,也更方便,且价格并没有高出多少,长期使用甚至更便宜。

这大概就是小说和现实的区别。

“好,没问题。”

想到小时候在福利院也有许多照顾自己的大哥哥和大姐姐,程云珂的心愈发柔软几分,应了下来,心里已经在盘算一定要好好打听下哪家出版社或学校的资料好,看看花钱能不能买到,大不了就多加点,总归她现在也四舍五入是个坐拥百万的小富婆了,不差这点钱。

不想让大丫有心理负担,她又撒了个善意的谎:“姐姐都已经读大学了,家里有很多没做的试卷,放着也是浪费,回头都送给你。”

听她这么说,大丫果然眼前一亮,忙不迭地应了下来:“好!太谢谢漂亮姐姐了!漂亮姐姐人美心更美!”

也不知这丫头是从哪儿学的,彩虹屁一句接着一句,直吹得程云珂都觉得自己是不是真的仙女下凡了。

伴着村民们时不时欢快的哼曲儿和小声,两个年龄相差十岁的小姑娘聊得十分开心。

聊着聊着,突然,不远处的人群躁动起来。

见其他嘉宾都已经凑过去,为了不让自己看起来太不合群,程云珂便也拉着大丫一起过去。

越走近,那种机器卡滞的“得得得”声就越是明显。

只见一辆后面拖箱装满玉米的拖拉机停在地面,周围是一群苦着张脸的村民。

原来是村里前两年好不容易各家一起出钱购买的拖拉机不知怎么坏了,卡在原地动不了,只发动机嗡嗡。

村长两手叉腰,眉头紧紧皱在一块:“老王呢?让他来看看。”

旁边一村民和老王住隔壁,闻言出声:“老王的孙子出生,前天才出发去隔壁镇看孙子,最早也要两天后才能回来。”

“去看孙子?怎么偏忙的时候人不在。”

村长的眉头愈发拧紧。

“老赵亲家公去世,去奔丧了,村里只剩他会修拖拉机。现在满地的玉米都等着运,各家处理完还要卖出去。总不能就这么放在田里,那就不新鲜了,到时候肯定会被压价。”

想到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玉米本就卖不了多少钱,还要因为这种突然的意外被砍价,村里人的情绪都有些低落起来。

“怎么就这么不凑巧呢?老王孙子之前不是说过年时候生吗?居然就提前了,偏偏咱们车也坏了。”

“唉,我孙女马上就要参加高考,也不知道考的学校要多少学费才够,听说有的学校是三还是四什么的,一年得要上万块钱呢!我本来就凑不出来,何况现在玉米还要被压价?”

“早出晚归的忙,结果就勉强回个本,这不是白搞吗?”

“我儿子马上娶媳妇了。他媳妇是城里人,知道咱们家穷,没要多少彩礼,我就准备把这次卖玉米的钱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