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节(2 / 3)
点尴尬了。
奈何,皇命难违,这他也没办法,只能苦着一张脸看向钱有福,希望钱有福别误了时辰。
钱有福无奈笑笑,拱手客气朝小太监道,“事出突然,家里这边还有不少客人,还麻烦小公公旁边喝碗茶,容钱某跟家里人交代几句。”
小太监连连点头,“那大人快些,太子殿下还在宫里等着呢。”
钱有福点头,把小太监交给钱有山招待,便急急转身去安排。
“既然宫里宣召,你就快去吧,放心,家里有我们呢。”这种情况也是没办法的事,大家也都理解。
“那我就先去了,大哥、师姐夫、周元、小胖阿继劳烦了。”
“不劳烦,快去吧。”
钱有福颔首,转身看了眼正抱着孩子的秦慕歌都来不及跟他爹娘说
一声,便急急带人跟着小太监离开了。
“小公公,不知太子殿下宣召,所谓何事啊?”
进宫路上,钱有福给小太监塞了定银子,跟小太监套近乎,套话。
小太监知道钱有福是太子跟前的红人,还是皇长孙的夫子,收了银子,欢喜之余,对钱有福也客气,想着反正这事也不是什么特别机密,待会钱有福进宫自然而然就知道了,也就没瞒着,把山东、河北多地遭遇冰雹,百姓损失惨重,这一季庄稼很可能颗粒无收,几地官员却知情不报,没有任何措施,甚至粗暴对待治下百姓,导致有些地方发生民乱的事儿说了。
“民乱?!闹得这么严重?!”
小太监点头,凑到钱有福耳边悄声道,“太子收到消息,震怒,气的当场就砸了茶碗。现在朝中重臣都已经被请到宫里去了。”正在商量这事该怎么办呢。
按理,这位钱大人只是翰林院的正六品编撰,其实这事跟他关系不大,可谁让太子殿下对钱大人信重呢。
钱有福颔首,脑袋里快速思量着太子找他会问什么,他该如何应对。
等马车到了宫门口,钱有福心里已经有了大概章程。
也幸亏他早有准备,进了南书房后,太子根本没有给他思考时间,上来就直接问他,山东、河北冰雹地方官员处置不当,闹出乱子的事,他怎么看?
“以臣之见,首先还是要以安抚百姓为要。”这时代的老百姓都是靠天吃饭,而且因为穷,家家户户日子过的都紧巴巴的。这一季粮食收下来,大多数就只能留撑到下一季的粮食,现在老天爷突然来这么一出,眼瞅着他们下一季粮食就要出问题,一家人面临着要饿死,老百姓不慌才怪。
旁边立时有人冷哼,“钱大人说的倒是轻巧,朝廷没钱,如何安抚?”拿什么安抚?
“开仓借粮。”
“开仓借粮?”旁边几位大人面面相觑,他们都只听过开仓放粮,还没听过开仓借粮。“钱大人说的这‘开仓借粮’不知是怎么个借法?”
这个说起来其实很简单,“只需官府开放粮仓,允许实在吃不上饭的人家到义仓借一定数额的粮食即可。”
不需要补足百姓因为这场冰雹造成的所有的损失,只需给他们一个活下去的希望。民心就能暂且安抚住。不需要太多银钱。
等南边粮仓的粮食下来,朝廷应该也能匀出一些税赋,到时候再买一些南边的粮食运过去,以以工代赈的方式发下去,这样大部分危机就都可以解除了。
“钱大人还是太年轻,问题想的太简单了。钱大人相不相信,只要义仓可以借粮的消息放出去,立马就会有一堆人拿着家里东西去把义仓的粮食全部借完,甚至一个操作不好,还会出现疯抢□□的局面……”
“我相信”钱有福点头,“可是做事情,本来不就是遇到问题去解决吗?如果觉得这个办法不行,那个办法不行,就全都一棍子打死不去尝试,那这个问题不是一直都在吗?”至少他提出了一个可以尝试的解决方案不是吗?
“至于诸位大人担忧的,可能有人多借,这个很容易解决,可以凭借户籍登记,限定每户可以借的数量。怕有人抢,这个也很好解决,可以每个村每个胡同分批次到粮仓借粮。这个过程中,由衙役或者附近的驻军帮忙维持秩序,但凡有人敢抢或者不讲道理,直接投入大狱,只要有几个杀鸡儆猴的,其他人想来不敢乱来。”
秦父等人闻言点头,听起来好像有那么点道理。
却不想,钱有福紧接着就说出了这个方法存在的最大隐患,那就是,“义仓里储备的粮食严重不够。”
很多当官的都有个通病——贪,到了地方想尽各种办法搜刮钱财,剥削当地商贾百姓还不够,有的还会把主意打到粮仓里的粮食身上。前朝就是毁在这上。
虽说大周建国也不过二十年,可谁又能保证,这么多地方,就没人这么干呢!
事实也正像钱有福想的那样, 或者说,比钱有福想的还要严重,太子派出去的钦差随便走走, 就查出好几个蛀虫。
别说义仓的粮食储备了,就连官仓的粮食储备都不达标。
“听说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