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夫郎赘婿到朝野重臣 第134节(3 / 4)
雁云和岭南的财务上缴情况,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原来从四年前起,雁云地区每年上缴国库的白银就开始逐年递增了,近些年更是翻倍递增,但只能说还好,还比不上老牌粮油区的中原和江南,至于今年一下子跳出至人前,让众位大人大跌眼镜,其中乃是有个缘故,其实说起来也简单,就是一州一府的财政合并上交了。
为什么合并上交呢,乃是因为雁云和岭南的一把手是一个人,叫叶峥,他既掌着雁云,也掌着岭南,同一个人手下的两个地方,自然就合在一块儿来了,加上今年又是前所未有的大丰收年,这一合,夸张之处就显出来了。
马上就有大人问了,叶峥是何人?
因着叶峥近些年风头也很盛,立刻有朝臣回忆起来了,哦,叶峥啊,就是明光xx年那届的一甲第二名,先帝钦点的那位榜眼,在翰林院清贵之地只待了一年就下放到雁云做地方官去了,前阵子红火得不行不行的那个四君子皂盒、香薰蜡烛、精油皂,可不就是那位叶榜眼的手笔?
有了溯回的时间,另有大人掐指一算,又发现了哗点,这位叶峥叶榜眼下放雁云的时间,和当今圣上建平帝自请去雁云封地的时间重合了,有人会不记得今上在登基前乃是先帝封赏的雁云郡王吗?
那些在吏部上班的,记性略好一些的,又翻出个巧合,去岁雁云郡王奉旨回京那个月,又和这位叶大人回京述职的时间对上了。
虽不知其中是巧合还是其他,但架不住只要涉及帝王,但凡是个人就会联想——这里头到底有没有……啊?
其中曾经供职于翰林院的大人们,则又联想起一件事来,当年这位叶大人还在翰林院就职的时候,曾经帮着今上,也就是当初的四皇子,编过一本册子,这本册子的名字叫《农政全书》,正是指导大启农业飞跃起来的那本神农书!
这还不算完,马上有人又去扒这位叶大人的祖籍和出生地,是个叫平安镇溪山村的地方。
……平安镇溪山村。
这原本是个极度不起眼的小镇,但任何事情只要涉及当今圣上,就没有被这些朝臣们放过的,躺在犄角旮旯里,几十年前,一位出身卑微的官女子的祖籍,也被扒拉了出来——平安镇溪山村——而这位活着的时候默默无闻的官女子,死后被追封婉嫔,正是当年圣上建平帝的生母!
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朝臣们也曾风闻过一件事,便是明光xx年,四皇子曾经得了先帝授意悄悄出京,去生母婉嫔的祖籍地祭拜过一回,那之后过了三年,堪堪不过十九岁的叶峥叶大人,就在金銮殿上被点了榜眼。
朝臣们面面相觑,对上了,都对上了!
顺带,翻阅这段履历过程中抱持的淡淡疑惑也解开了,那就是:一位前途无量的一甲榜眼,为什么只在翰林院就职了一年,就匆匆被调离权利核心的京城,外放去了雁云这样偏僻之地做官。
在众位朝臣心中,这样的调任轨迹是不合理且无理的,要知道京官是清流,地方官是污流,一个地方官即便升迁到京城,也会被从未下放过的京官看不起,不会把他接纳入清流的圈子里,当年的小叶榜眼年不过十九,多么前途无量,又帮着四皇子编撰了农政要书,可谓是有功之臣,即便资历浅不升职,也不该坏了他清流名声,将他下放地方啊?
放着现如今会看从前,先帝爷这样做是大有深意啊,当初的小叶榜眼一定是被先帝爷看上了,想要他成为辅佐新君之臣,生怕他留在京中,在之后的各样动荡里出现变数,才会有此保护措施,隐其光芒,让他跟着雁云郡王去地方,顺带还能培养君臣感情,静待时机成熟。
有朝一日雁云郡王鱼跃龙腾,小叶榜眼自然也跟着起飞了——先帝爷真是用心良苦。
至于究竟是否这样,其实也很好佐证,只需略有点耐心,等一等,看近期建平帝会不会对叶大人有所举措就是了。
以上是朝臣们合计之后,得出的想法。
而宫中,也不知是否因着雁云州送来的时鲜瓜果起了作用,还是各宫主子们自己逐渐适应了京城气候,从那一日起,苦夏症状轻了,饮食也日益恢复常态,各宫侍奴们的心也就落回腔子里了。
因想着雁云惦记着故人,朝会时候,建平帝的言辞间难免就流露出些许。
无论从建平帝水恒的私心,还是天理公道上来说,叶峥的办事能力那真是没得说,只做一任四品地方官是屈就了,这样利国利民的人才,合该给他更大的发展平台,让他施展胸中抱负,于整个大启都有益。
他是很想一纸调令将叶峥召回京中伴驾的,近几年他都习惯有事就召叶峥来商量了,现在叶峥远在雁云是多有不便的。
但建平帝初登基,已经在朝廷紧要位置上安置了一批自己人,再换总担心朝臣误会是要大换血,引起争议,再者就是因着他对叶峥的亲近,自己也明白自己的私心,故而有点心虚,反不如正常提拔人才那么坦坦荡荡,而且叶峥才被先帝从五品提升到四品知府没多久,如今又要调动,这速度太快也怕朝臣们有想法,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