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章 一杀(1 / 25)

加入书签

--翡翠星历155年11月19日--

秋意正浓。

人们还没来得及享受丰收的喜悦,远方就传来了噩耗。地点是在远郊的一块玉米地。

扬城市局刑侦大队队长蒋桓指挥着机器人搬尸块。周围有人拍现场照片,以尸体为中心向旁边搜寻线索。

这种机器人呈长方体,四角有滑轮,两边还可以伸出机械手。中空的身体非常适合搬运东西,并且可以很好地保护物证,常用于警方办案。

几个小刑警一边忙活一边小声吐槽——

“分尸案呐,有的忙了。”

“那些发现尸块的兔崽子们,地把人移来移去不累吗?

“或许凶手有交通工具?玉米田对凶手有什么特殊意义吧。”有人猜测。

a刑警:“那也挺费事儿的。”

b刑警:“在田间地头的,容易留下痕迹。”

c刑警:“可我们连个鞋印都没找到,更别说车辙之类。”

阿奇附和:“别说凶手的了,就连当地百姓务农不可避免留下的都没有。”

a刑警:“凶手这是宁可错杀不肯放过啊。”

大家叽叽喳喳你一句我一句地讨论,等他们说完,法医莫嘉南才开口:“蒋队,你放一下赖大卫尸块拼合后的图片。”

蒋桓依言滑动,这张照片旁边还连接出一些身高体重的基本信息。

“一般来说,身高与赤足长度的比例是6876。但你看,这双脚的长度是27,它的主人身高应在一八五左右,是不是跟我们测出来‘赖大卫’的身高差太多?”莫嘉南接着说。

蒋桓:“你的意思是……?”

“我们将每个尸块的dna分别提取出来,发现属于两个人。”莫嘉南回答道。

阿奇听了简直要跳起来,wtf???他问:“另一个人是谁?”

法医助理:“一个通缉犯。安德·卢森,男,40岁,身高183体重120kg……”

助理小姐指尖上滑,详细资料投影出来。“不过他跟远郊区的人没有任何联系。”

莫嘉南:“我们现在没有证据说明凶手是同一个。”

b刑警:“所有的泥土确实只沾有赖大卫的血。”

尸体已经被埋了好几天,该腐烂的腐烂,混在一起肉眼难辨,又恰巧用来检测dna的那部分是赖大卫的,这能找谁说理呢?

“关于‘陈格’有消息吗?”蒋桓看向阿奇,阿奇清了清嗓:“问了人,陈格家住远郊区406号。对,sir,别怀疑,就是搬走的那家人。”

蒋桓:“搬走的具体时间?”

“152年12月。”阿奇一脸神秘。“而且我有‘内部’消息,赖大卫那个案子的‘陈某’就是陈格,他自己报的案。”所谓“内部”消息其实是那位八卦过头热心有余的王大妈透露的。

蒋桓没搭他的腔:“搬到哪了,麻烦阿奇小同志请人来喝杯茶。”

“嘿,这种事怎么能让我这种技术大神来干呢??”阿奇煞有介事地说。然后又正经补充:“我还没查到,真是奇怪。”

c刑警:“那你还好意思称技术大神。”

莫嘉南:“还不快干活,技、术、大、神。”

紧绷的气氛荡然无存,大家都被他逗得一乐,乐完了该干什么干什么,又是斗志满满努力工作的一天。

下了班,蒋桓捎带着把小弟送回家。阿奇住在号称“科技城”的开发区,那里高楼林立、金碧辉煌,满满的科技感。跟蒋桓家距离不远。

“sir,你能不能换个地方住,你那也太绕了。”

没错,蒋桓家所在的“山野小区”力图仿真复古,种了一大卡车乱七八糟的植物,移了不少土块堆小山坡,还有高耸入云的雕花石柱。总之,阿奇每次去都会迷路。

蒋桓无动于衷:“呵,如果你愿意出钱的话。”

“……”

“那还是算了,我觉得山野也挺好的,适合养老。”阿奇光速下车。

谁知阿奇前脚下车,后脚就有个人蹿上车,跟他原来坐的位置分毫不差。

论此人是谁?叶裴林是也。

叶裴林:“蒋桓警官下午好。”

蒋桓挑眉,呦,还记得她名字呢。她应了声:“找我什么事?”

“警官要去哪?”叶裴林不答。

“山野小区。”

“真巧,我也是,可以搭你的顺风车吗?”叶裴林满脸写着真诚。

“你不住那吧?”蒋桓记得她登记的住址离这十万八千里远。

“有点事要做。”叶裴林微笑。“所以警官肯吗?”

行吧,顺路做好人好事了。蒋桓按了个按键,后面的储物盒弹开——

“有糖果要吃吗?”

“谢谢警官。”叶裴林不知道为何顿了顿,但还是自然地从中挑出一块奶糖。

蒋桓心想:果然还是个调皮的小朋友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