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 大宅(1 / 18)

加入书签

第二天上午,顾叔来接我去大宅。

妈咪、外婆和茗茗都出来送我,我心里不安,脸上装出轻松的模样,就这么上了车。

以前顾叔偶尔也会来接我去和爸爸一起参加一些活动,但这次不一样。

我回头看着她们三个站在门口逐渐变小,随即车子一个转弯,彻底看不见了。

顾叔一向不喜欢说话,板着脸开车。

我惴惴地掏出手机,从我们家到大宅大约要三刻钟,窗外的城市街景被炙热的阳光烤得渐起热浪,我的心情也一样焦灼。

从前我对大宅有过好奇,但没想到有朝一日会在这种情形下踏入那个地方。

御门路是条山路,两侧民居稀少,视野中只有茂密的行道树和丛丛鲜花,等看到大宅的黑色屋顶时,车子驶入一条坡道,周围的景致一变仿佛置身林荫。又开了一段路,终于看见一段白墙黑瓦,黑色的大门缓缓打开,露出后面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筑群。

顾叔才停车,有人便拉开了车门,我转头看到一个面色和蔼的清瘦老人正对我微笑。

“你就是蓝少爷吧,先生在厅堂里等你。”

于是我下车跟着他走进檐廊,明明是酷暑,檐廊里却并不炎热,偶尔还能感到一丝凉风吹拂。那人自称方伯,据说是大宅的管家,他一边带路一边给我简单介绍大宅的格局,终于走到厅堂门口,推开门请我进去。

一路走来地上铺设了青石板,檐廊里能看见梁上雕了花还有曲折的溪流从旁流过,难怪不觉炎热。厅堂极大,也是中式装饰,地上是一整块没有半点拼接痕迹的玉石地板,布置了各种红木镶铜家具,只觉有种沉静安宁的氛围。

爸爸和几个人一齐坐在沙发上正说着话,见我进门,对一旁的人道:“这个就是阿蓝。”

走近前,爸爸让我叫人,他身边坐着的老爷子是辈分最高的七叔公,其余几人也应是在虞家说话有分量的人物。

我逐一喊人,任凭他们打量我,随后在爸爸身边站定。

他也没让我坐下,而是对七叔公说:“这孩子再有一年就满十八了。”

七叔公一双眼睛盯着我,也看不出他什么心思,听到爸爸这么说也点头:“虞家的子孙不能流落在外头。”随即又说:“箫至那孩子可惜了。”

几人表情都不太好看,我知道他的意思是我比不上哥哥,但也只能保持沉默。

常言道儿子像妈,我长相也随了妈咪,有时候自己照镜子也觉得太过阴柔没有阳刚之气,茗茗倒是五官肖似爸爸,之前我们也被人开玩笑说兄妹两个长反了。只有外婆说男生女相是富贵相,夸我长得好有福气。

只可惜美丽的容颜长在女人脸上才是恰到好处。

我站着陪着爸爸应酬几位长辈,听他们说过几天给我上族谱的事。等这些事说完差不多也到了饭点,七叔公终于夸了我一句:“这个孩子规矩倒是不错。”

爸爸脸上也挂了笑,吃饭的时候让我给几位长辈端茶倒酒。

三堂伯跟我还开玩笑说:“阿蓝长得好,不当明星可惜了。”他想了想,又说:“欸,说起来你堂哥正好开了个娱乐公司,你有没有兴趣啊?”

我还没应声,七叔公板了脸说:“均方的儿子将来是要打理家业的,出去抛头露脸的做什么!”

我笑着打圆场道:“堂哥好眼光啊,现在娱乐圈的生意最赚钱了。可惜我对这些都不在行,往后做哪行还是要听长辈的建议。”

爸爸颌首道:“他还小呢,还得多学几年再说。”

吃过饭,几位长辈都去休息了,也没见到爸爸的那位太太。

方伯带我去了给我准备的房间,紧挨着主楼西面的一个小楼的二楼,朝南的一个大套间。他带着我里里外外看了一遍,说:“这宅子里头的物件,这檐廊楼阁大多是老物件,都是先生早些年让人到内省里淘来的。有些大户门第出不肖子孙,连自家祖宅都守不住,好好的宅子空关着不住人,时间长了朽了烂了,他们也没钱修。先生让人拆了运来洗晒干净,重新设计搭建,就有了现在这个大宅子。”我朝着他手指的地方看,梁架上果然都是各色浮雕,又听他说,“主楼那里每天进进出出的人多,这里就清静不少。这种老宅子冬暖夏凉,不过还是住在二楼的好,一楼潮气重。”

一楼也有人住,是常住家里的帮佣洪姐,洪姐是个微胖的中年妇人,见过我就自己忙去了,方伯说我在楼上喊一声她就能听见,有什么事都可以叫她。

等他走后,我又在房间里转了一圈,总觉得平静不下来,于是又下楼看了看。小楼前有个浅浅的水池子和檐廊边的小溪是相通的,里头养了一种红色的小鱼。

洪姐正在晾晒衣物床品,见我看鱼就问要不要鱼食。

我接了鱼食便跟她聊了几句,提到太太,她倒没瞒着我,说:“太太这几天出去烧香了,不在家,说是找了位高僧做水陆道场,还得过几天才回来。”

她大概想到我尴尬的身份,安慰道:“太太人挺好的,蓝少爷不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