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1 / 2)
防御,在先天上就比进攻吃亏,因为它失去了战略主动。
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主力决战,是进攻方说了算。
面对高氏军铺天盖地的进攻人潮。
段氏军一面勉力支撑着,一面迅速向大理府救援。
可大理府中已经没有段氏军,大理国再也没有可支援澜沧江的军队,大理府中唯有徐守仁的那支刚刚武装起来的军队。
人数甚至不到四千人的军队,面对六万高氏进攻的大军,就算个个是铁人,也会被蜂涌而来的人潮所掩没。
徐守仁与徐世铭、百里康商议之后,决定立即在大理府实行戒严,将所有五品以上官员全部掌控起来。
然后由百里康率三千士兵前往澜沧江增援,留下八百多士兵由徐守仁统率,维持大理府治安。
而为策安全,徐世铭携在明国的一应非战人员迅速向东北会川、建昌府撤退,在到建昌府后,持百里无忌的密旨,调动早已布置在两国边界的明军增援。
战争的突然暴发,在预料之中,也在预料之外。
预料之中是明国一旦接受了段氏的请降,那等于宣判了高氏的死刑,可以判断出高氏肯定会拼死一搏;预料之外的是,高方发动的如此之快。
数万大军的征召调度,不是说完成就能完成的,都需要时间。
但显然,从徐守仁麾下在澜沧江大举破敌之后。高方已经有了东进的想法。
特别是当儿子高智平拦截段氏使者团失败而返时,高方心中已经有了最坏的准备。
消息传到高方耳朵里的那一刻,就等于下达了战争命令。
由于事发突然。最近的明军尚驻扎在明国与大理边界,远水救不了近火,百里康只能率三千士兵尽力拖延高氏军过江的时间。
百里无忌与徐守仁、孙仕旭等人本已经做好进军大理的一切准备,如果不是段氏的突然请降,驻扎边界线的明军便会按计划发起进攻。
如今局势发生变化之后,百里无忌便改变了计划,令百里义率一万五千新军建昌府以北八十里的边界待命;令孙仕旭率一万五千新军在矩州以西五十里边界待命。
而百里无忌显然还考虑到了万一仗打不起来。而杨廷式的“轰炸队”需要实战训练的需求,所以。令杨廷式部归置到百里义麾下,接受百里义的指挥。
杨廷式部做为百里无忌最支持的新式部队,享有着明军中最高的待遇。
他们可以称得上“机械化”部队,因为所有人员器械的调动行军皆不需要人力。总共三千人的编制,拥有战马六千匹,骡马八千头,运输车五千余辆。
而这一次,杨廷式奉有百里无忌密旨,如果战争没有如期暴发,那么,“轰炸队”将乔装成普通明军行军至大理府以北的兰溪郡,然后在兰溪郡发动小规模多梯次的轰炸作战任务。目标自然是腾冲府。
段素素在百里无忌与段佛音谈判结束之后,她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报仇。
这个单纯的女子,心中唯一的愿望就是替这一路上。为她而死的大理数百甲士和明国护卫们报仇。
一个心地单纯的女子,在见到如此多的鲜血之后,心中充满了复仇的冲动,更何况,她将这一切都背负在自己身上,她以为。这些人,都是为她死的。
她有义务为他们复仇。
百里无忌自然能预料到高氏的下场。从段氏姐妹第一次在朝堂之上,诉说一路上的遭遇开始,百里无忌就为高氏的结局画上了句号。
没有哪个人、哪个势力能在如此狂妄地阻杀明军之后,还能安然地存活着。
而杨廷式的轰炸队将做为这把复仇的利刃,直插腾冲府,那里是高氏的老巢。
就算大理国最后和平归附明国,百里无忌也绝不让高氏存活在这世上。
这是百里无忌给所有归附明国的不安定份子有一个明确警告。
杀鸡儆猴,百里无忌的招数很老套,但老套的招数往往最有效果、最管用。
但百里无忌没有预料到高方会如此迅速地发动战争,而百里义、孙仕旭两路大军还依然驻扎在建昌府和矩州待命。
当见到徐世铭的飞鸽传书时,百里无忌知道事情可能要糟,倒不是明军或者明国会失败,而是百里无忌担心在大理的徐世铭、徐守仁等人的安危。
大理段氏手中所掌握的军队太少了,面对高氏的全力进攻,可谓顾首不能顾尾。
战局发展最大的可能是高氏迅速突破澜沧江,向大理府进逼。
而由此产生的后果是,本已经倒向段氏的各部落,可能再次面临选择。
也就是说,大理国可能引发长久的内战。
这不符合明国的利益,百里无忌之所以同意段氏的请降,就是要从段氏手里接过一个安定的大理,这样才能将需要整肃的大量旧官员集中调往大理,为自己顺利对明国政局进行改革,奠定一个稳定的基础。
而这时,段思聪所在的明国使者团正在回金陵府的路上,百
↑返回顶部↑